学术观点
Academic points

西财金融.观点|张晓舸:关于防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脱贫人口因疫返贫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02-14

「西财金融·观点」研究小组 张晓舸

西南财经大学蒙特卡罗网上娱乐平台副教授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由湖北省开始迅速向全国蔓延,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部署了强有力的措施,控制疫情发展。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有关部门采取了限制部分交通运输,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受疫情影响,短期内人员、物资流动大幅缩减。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可能再次承压。对此,财政部和央行紧急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和社会度过难关。

同时,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重大疫情之下,我们也不该忽略还在贫困线附近的人群。2019年在各级政策支持和他们自身的努力下,他们可能已经看到小康的曙光。根据经济学界对「贫困陷阱」这一现象的研究,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的现象。一旦受到来自外部的强烈负冲击,脱贫人口很可能就会回到原来的贫困路径,再次开始贫困的恶性循环。

疫情给贫困人口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两类。首先是对于不幸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贫困人口,他们自身直接受到病毒给身体机能造成的影响。费用方面,国家已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的治疗全部由国家承担。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肺炎或者肺炎的治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后遗症。2003年的SARS疫情过后,曾出现由于大量使用激素治疗造成患者康复后出现肺部纤维化和股骨头坏死的情况。对于患有新冠肺炎的贫困人口,倘若肺炎确实会引起某种慢性疾病,其自身的生产生活定会受到强烈影响。政府应该对这种病毒可能产生的「后续伤害」予以关注,必要时应把存在这种情况的贫困人口纳入合理的保障范围。

其次,未患病的贫困人口可能会间接地受到疫情对大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贫困人口现有的脱贫致富模式大多是种植,养殖,手工艺品制造,旅游服务等。这些产业受到人员流动限制,物流不畅和前端消费需求羸弱的影响,带给脱贫人口的收入很可能大幅减少。更重要的是,这些影响很可能会打断贫困人口刚刚开始的财富积累进程,使其前期投入的成本付诸东流,最终导致他们重新掉入贫困陷阱。

针对这种情况,也为了切实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脱贫攻坚「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号召,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现象,帮助底层群众渡过难关,特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政府应该与已经在开展普惠金融的大企业和大平台合作,拓展深化普惠金融措施。对于与平台和企业已经有合作的,已经有一定商业模式的,正在做脱贫努力的人群,政府应该借助企业或平台的数据和技术支持,精准扶持,主动为其分摊疫情带来的损失。对于大企业和平台覆盖不到的部分,政府在直接补贴的同时,也可以用政策鼓励微额贷款或其他普惠金融工具的深入发展。

第二,对于还在摸索脱贫渠道的贫困人口,在疫情当前,不提倡人员流动的时期,政府可以发展组织线上技能培训。对参与培训者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理论上,贫困人口从根源上面临两方面的短缺,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短缺。一般来说,普惠金融可以缓解实物资本的问题。而人力资本的短缺主要靠个人自身主动积累来解决。人力资本的积累虽然在短期可能见效较慢,但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的积累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希望政府部门能在出台保障经济大环境措施的基础上,专门地,针对性地考虑脱贫人口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给他们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坚决打赢2020年的全面脱贫攻坚战。

上一篇:西财金融.观点|徐加根:关注低收入人群,战胜疫情助扶贫

下一篇:西财金融.观点|徐加根:关注低收入人群,战胜疫情助扶贫

关闭

XML 地图